--第七届“新蕊杯”学生影像作品大赛
最佳音乐音响奖、最佳摄像奖得主汪正专访
2012年11月30日,在我校第七届“新蕊杯”学生影像作品大赛中,最佳音乐音响奖、最佳摄影奖得主汪正接受了我院宣传中心的采访。据悉,在此次“新蕊杯”学生影像作品大赛中,汪正是凭借作品《迷失》荣获最佳音乐音响奖,凭借作品《蓝色跑鞋》获得最佳摄像奖。汪正是我院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6)班的学生及班长,同时他还是预备党员、校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辅导员助理,并且擅长田径运动,曾在四川省大学生运动会400米中取得第六名的成绩。除此之外,他还荣获了传媒学院篮球赛的冠军。
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在获奖作品《蓝色跑鞋》中,汪正担任了导演、编剧、摄像以及剪辑的职务。当记者问及其创作灵感和启发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其实这部片子是我自己大一生活的一个体现。我一直在文理学院的田径队里,也一直都想拍一部这种题材的片子。有这个想法后就开始写剧本了,剧本写好后又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才变成现在这样。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剧本写得不好,没有亮点,不是个好剧本,所以当我在剪辑这部片子时,为了弥补剧本的薄弱之处,我在片子的叙事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使片子更具有张力。”
在作品《蓝色跑鞋》中,兄弟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也很贴近现实生活。当记者质疑这部片子是否是他在田径队里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时,他笑了笑,轻松回答道:“纯属编的,我们田径队里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的,况且四川的大运会也不限制名额的!”
好片子离不开好搭档
一位好的导演,更加需要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这次“新蕊杯”学生影像作品大赛中,另外一位和汪正一起凭借作品《蓝色跑鞋》获得最佳摄像奖的赵露。赵露和汪正是同班同学,他们一起拍摄了获奖作品《蓝色跑鞋》,并得到了我校第七届“新蕊杯”学生影像作品大赛评委的肯定。
“拍摄前期需要准备剧本、分镜头剧本、导演阐述、拍摄计划等等。根据导演的想法,同摄像探讨拍摄方式,在实拍的时候还会根据具体的情况作调整。主要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没拍摄之前,我们就在大脑里把片子的影像构思出来了,然后写在了分镜头剧本上。摄像师的配合是很重要。”汪正说道。在这里他又充分肯定了搭档赵露的才能,说:“我和赵露是首度合作,平时就比较熟,所以合作起来也比较顺利。赵露是很优秀的、很少有的热爱这个专业的女生,她不管在哪方面都做得很好。”
《蓝色跑鞋》的顺利拍摄,不仅展现出他们两人的合作默契,还体现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善于发现和寻找演员
演员的演技也是一部好影片的重中之重。当我们仔细观看获奖作品《蓝色跑鞋》时会发现,剧中饰演哥哥的演员正是我院09级毕业大戏《捕鼠器》中饰演男主人公贾尔斯·拉尔斯顿的马强。他在《蓝色跑鞋》中的出色表演也是整部作品的亮点之一。汪正告诉我们:“09级表演班的马强其实是徐阿李老师推荐的,其实我并不是很了解他,可是在拍摄之前与他接触后,我发现他确实很符合片子中哥哥的特征。而剧中弟弟的角色,刚开始是空着的,在偶然的一次打球中,我发现李彦昆正好具有我要找弟弟的特质,就这样把演员定了下来。”
专业老师的帮助
在《蓝色跑鞋》的拍摄过程中,汪正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汪正在最后导片子的时候,他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突然崩溃了。当他正为此事焦头烂额的时候,徐阿李老师帮了他的大忙。徐老带着他和他的电脑,去设备室找了几个老师,帮助他恢复电脑。不得不说,徐阿李老师和刘丽老师对汪正的帮助和鼓励是特别大的,徐老从剧本到后面拍片都一直在给汪正提建议;虽然刘丽老师没有直接参与到拍摄当中,但是她平时在音乐音响方面的教导也深深影响着汪正。
“各个方面吧,他们对我、对学生都很用心。”汪正说道。
永远不会满足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我永远不会满意的。这次获奖的作品《蓝色跑鞋》和《迷失》还算不上我的得意之作,都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蓝色跑鞋》中对兄弟两个之间矛盾的体现不够激烈,对他们感情转变的表现也不够;而《迷失》中最后的表现太淡了,没有把那种给人的冲击带出来。”汪正说道。
汪正的这种“永远不满足”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东西,比如纪录片的拍摄等等。
空想不如多实践
当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学弟学妹们说时,他说道:“多看电影,多看好电影,带着评价审视的眼光去看。还有就是要多实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空想不如多实践。希望下一届的同学能拍摄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近一个小时的专访在汪正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中结束了,汪正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告诉大家:在自己的梦想面前一定要勇敢地做出来,而不是想出来;不要光羡慕别人,而是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有了目标就要敢于实践,让梦想在文理学院绽放!
采访记者 肖 瑶
责 编 温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