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教研召开2022-2023第二学期期末总结会
6月30日上午9:00,广播电视教研室在主教C201召开本学期期末总结会。传媒与演艺学院院长陈燕、党总支副书记韩杰、院长助理兼教研室主任雷涛及全体广播电视教研室教师出席会议。与会教师们就科教研、教师培训、专业竞赛、工作室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成果总结与经验分享。广播电视教研室团队围绕“团结 奉献 进取”三个学期工作关键词,面对未来方向与目标,积极探讨从多点发力,协同推进,进一步凝聚广电师生团队的力量,追求更高层次更大程度的奉献与进取精神。
会议伊始,雷涛老师总结了本学期教研室科研教研工作成效,她强调教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亦是提高师资团队水平的重要途径,教研室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坚决贯彻以评促建的工作指导思路,在省级科研项目,校级科研团队、自编教材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零的突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数字技术下生态电影的空间建构与美学嬗变;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传统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团队;自编教材项目——《网络传播实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电影史》。在省级教改项目的基础上成功立项了三个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纪录片创作》为例》、《新文科背景下传媒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以新蕊&新创工作室为例》和《影视教学创作案例库的数字化建设》。
在接下来的专业竞赛与活动总结部分,何杰丽、范培莅两位老师介绍了教研室承办组织的区县级和校级专业比赛第九届新视野杯学生摄影作品大赛和与金堂融媒体中心合作举办的“我们的公园城市”短视频大赛的情况。“新视野杯”作为传媒与演艺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荣升为校级专业性、极具观赏性的实践性技能大赛,吸引着来自于全校的各个专业,通过赛教融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我们的公园水城”比赛的举办不仅传播了金堂的特色文化,还给校内外短视频爱好者门提供一个展现能力的平台。尤其是,广电专业学子积极参与比赛,以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创作了出优秀的作品并获取了优异成绩。在未来的各类比赛中,期待我校的同学们呈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再创佳绩。
除此以外,本学期由肖光毅、蒲融、陈昊、王琳瑜和刘婧楠等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分别在北京国际电影节Reel Focus真实影像计划纪录片创投单元、第十九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第十二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短视频创新创意大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由获得佳绩。
第三个部分是教师参赛与培训分享的板块。马青青老师首先登场以《广播电视评论》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翻转课堂新形式做出创新论证,其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对教师们的课程教学创新有着促进作用。专业教师苏宇思、刘婧楠、肖光毅等去到深圳、北京等地,会见名师,与其他高校深度交流。他们将所学知识在场分享,以自身经验为大家总结荣誉之后“教训”,找重点、破难点、以赛促教,提高教学能力。获得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的马青青老师,教研室副主任苏宇思老师结合传媒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进行参会分享,针对传媒实践的思政思考,他认为在马克思新闻主义观下,思政+人文+专业的结合是未来思政新方向。同时,他指出教师队伍应该着力思考与期待人工智能时代与AIGC的趋势下,如何将自身与产业深度融合。苏老师的发言,为未来教学赋予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四个汇报总结的是新蕊&新创工作室工作,由全体工作室老师们进行汇报。新蕊&新创工作室作为实践育人平台,在过去一年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已经逐步形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场域,老师们分享了在特色项目板块与常规宣传工作板块中如何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其创新性与工作方式延续性对探索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应用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部分是由雷涛老师安排布置假期和下学期开学前的工作内容,包括假期实践教育周的安排、各项目团队的第一阶段工作计划落实、新课的备课和常规磨课安排等,要求老师们假期也尽量保持工作状态,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延续性,为下学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会议最后,传媒与演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界辰、党总支副书记韩杰和院长陈燕总结发言,对广电教研室在迎评、竞赛、组建课程及科研团队、学生实践各层面丰富亮眼的答卷提出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教师们在教学和自我成长层面应该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实现自我进取。
总结会议的最后,在广播电视教研室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校园歌曲《如光》的播放中,会议圆满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向优秀的教师和团队学习,在假期依然不停歇,积极参与实践教育周、新课备课、说课磨课活动任务。整个广播电视教研室团队将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和向往,继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